Wednesday, 6 July 2016

▎ 開齋節的雅辛章(Ya Sin in cemetery)

▎ 開齋節的雅辛章(Ya Sin in cemetery),誦讀聲在安靜的墓園繚繞著,嘉惠大家

安靜的墓園,比鄰小學和花園屋。Photo Credit:Luisa WanLu Hung
齋戒月一結束的隔天,去了趟家附近小山頭的墓園看看,雖不是最古老,但較為安靜而適宜採集。這是特別涼爽的一天,很愜意地坐在草蓆棚子下觀察家族人來人往。

今天他們紛紛穿著上好的衣服隆重打扮,其中一家的爸爸帶著四個年幼的孩子(男孩都戴著宋谷帽)在已過世五年的爺爺的墓碑旁蓆地而坐,他們一起緩緩念誦著古蘭經第36章節《Ya Sin雅辛章》,小男孩有的專心,有的看似無聊而支著下巴。根據受訪者所說,雅辛章除了獻給親人,經聲繚繞讓整個墓園的「街坊」都受惠呢!而文獻上提及,穆斯林在下葬時也念雅辛章,代表眾多天使降臨,也會前往極樂世界。

這裏或許因為空間較寬敞,因此不需用磚塊圍籬(見《掃墓Ziarah Kubur》,2015),*而且一對相同的墓碑才代表一位逝者墓穴,墓園朝著北方的安達曼海,每位逝者埋葬時頭都朝著鑲上碑文的北方(見整個園有機排列的小黑線)。為了向上天祈求,幾乎每個墓穴都種植一顆小樹,若小樹茂密生長充滿生機,表示上天同樣庇佑逝者。知道了方位,在這有機分佈的墓園,才知道怎麼走路,不會冒犯到人家的領地!雖種樹,但地面的雜草必須鋤掉,可見草跟樹的定義並不同,裸露的紅砂土上面有的鋪上白碎沙,然後才灑上花瓣,在這兒不需特別去買,直接採園子裏的大茉莉吧!

墓園四周被大樹環繞,有些墓碑被鏟起後堆放至此。因為每戶幾乎都有種植,白花類的大小茉莉和雞蛋花、變葉木、苦楝等常綠小樹,每個墓同時都朝北而零星出現小路,剛過世或是適逢開齋節他們會特地租或買棚子,方便來訪親人免於曝曬,有的棚子裏面堆放草蓆供人使用。這有機生長的樣子,看似無規劃其實隱約有,簡直是馬來甘榜的縮影!

墓園恐怖嗎?其實看他們平靜地坐著,身後仍有眾多墓碑環繞,也真的沒什麼了。

6 July 2016

#LuLukis #LuisaHung #sketch #grave #cemetery #yasin #hymn #Muslim #hariraya #ramatan #kubur #kobor

墓園門口販賣檀香水,完全沒有人在顧攤位。Photo Credit:Luisa WanLu Hung
受訪者借我看的爪夷文的《雅辛章》,在網路上有各種語言的版本,通常獨立成一本冊子!網路上的英譯版雅辛章,也有一個一個的停頓符號,如圖。Photo Credit:Luisa WanLu Hung
通常搭有這種棚子的,租的或買的,1)剛剛下葬的,很多人來悼念 2)適逢齋戒月親人難得齊聚會集體掃墓。Photo Credit:Luisa WanLu Hung

這裏三條,所以走路要避開一對一對的碑,路就在前後兩邊!因為一個一個平行放,所以不會重疊。埋葬時身體包在白布裏,平躺埋著,過一段時間腐化後會「拾金」,再把骨放回原本白布埋好。Photo Credit:Luisa WanLu Hung
墓園四周被大樹環繞,有些墓碑被鏟起後堆放至此,我還不知道為何要鏟...?墓碑很長,大概1/3都是埋在土裏吧⋯⋯Photo Credit:Luisa WanLu Hung

Saturday, 2 July 2016

▎ 豬母奶(Belimbing Asam)

豬母奶(Belimbing Asam),巡遊於島嶼東南亞和中美洲的庭院植物
「用acar跟齋戒月說再見吧!」

這篇寫的很痛苦,從五月寫到今天....收工....遙記賈克林初訪檳榔嶼,我們一起閒逛郊區甘榜,眼尖的她瞬間發現這種酸酸澀澀的幹生果子*(樹幹直接長出果子),而甘榜安哥Pakcik Ratif在屋前院落正做著「鹹酸甜」。咬一口這種皮帶有一層蠟的酸果,剛好是楊桃星狀,其實它和楊桃是親戚噢!傅成德老師曾提及檳城娘惹稱之為「豬母奶(du bu l'ng」,而米米第一眼覺得它像縮小版的小黃瓜(cucumber tree),果然果如其名啊。

豬母奶在大馬普遍被種植在家屋後院,特別喜歡乾燥氣候,每兩三個月結一次果。樹幹生了串串的紫紅色小花後,根據文獻記載,印尼用紫花來印染傳統布料,成熟長出酸果子的尾端可見雄蕊,花托和雌蕊仍存;而對生的葉和果實,都具有治癒中暑、緩解皮膚搔癢的療效,人們也飲用果汁來幫助身體排汗解熱。

可愛的阿花和果子。最近歷經開花、結果、拔果子回家、畫不出來、果子吃掉、焦急哭、又開花、結果、拔果子回家畫到一半。無限循環振作放棄的噩夢。Photo credit: Luisa WanLu Hung

整株樹長這樣。我畫的那棵最近缺水醜醜了。photo credit: www.tanobot.com
依序:豬母奶、油柑、波羅蜜、榴蓮。如果沒記錯,「幹生果」也是熱帶植物特徵之一,花和果長在靠近地面的樹幹上與地面昆蟲更靠近,以幫助授粉,例如:波羅蜜、榴蓮。而另一種也是長得類似豬母奶一串串的油柑(Cermai, Malay Gooseberry),也是幹生果的酸果。Photo credit: 維基百科、GettyImage

今年初訪印尼,在巴刹看到一簍簍的豬母奶瞬間讓我興奮十足,在當地似乎是非常普遍的食材,在北部蘇門答臘習慣以「脫水醃製法」(浸泡熱水、曝曬萎縮、鹽巴脫水、再曝曬、冷藏)製成帶著酸味的調味品"Asam Sunti",在檳城我受訪的Pakcik Ratif醃漬作法更簡潔,稱為"jeruk"。

根據我在巴刹的探問,華人喜好把豬母奶、咖哩和海鮮一起烹煮;而穆斯林和興都教徒習慣混合各種蔬菜香料製成配菜(chutneys),但後者沒混合這麼多種類。有時用金屬小碟子裝盛,有時直接放在香蕉葉主食旁,這種「配菜文化」也是在英殖民時期流行的吃法。

其中一種配菜就是我們俗稱的阿雜(acar),在Pakcik Ratif家是齋戒月的自製家常菜,將醃漬好的豬母奶混合洋蔥、大蒜、青辣椒(chili padi)製成,在訪問他的當日清晨他們拿來配飯食用,這種食物在喬治市小印度的食店偶爾也可尋覓到。

初訪印尼巴剎時,這小綠綠一大堆被放在那邊賣,小綠綠說:「小姐!你還記得我嗎?為何你文章寫不出來啊啊啊~」在印尼很普遍被販賣,但在檳城就是屋子旁邊種一棵樹大家採來吃吃,我跟華人安哥買了一袋還被馬來安哥取笑「沒有人去買那個東西啦,你經過別人家跟他討就好了,你買貴了唷!」18 March 2016, Bandung, Indonesia.Photo Credit: Luisa WanLu Hung
中午我收到的禮物就是醃漬物(jeruk)做成的阿雜(acar),統稱配菜(chutneys)。Photo credit: Luisa WanLu Hung

最早出現在印尼摩鹿加群島的豬母奶,除了出現在泰國、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島嶼東南亞,甚至透過帝汶飛越太平洋至中美洲的牙買加、海地等處....。透過觀察大家普遍使用相近於Bilimbin的地方語,才知道這種神奇酸果無遠弗屆的力量。在1987年出版的《溫暖氣候的水果》一書,由美國邁阿密大學的生物學家茱莉亞摩頓寫作,其對於豬母奶有完整的介紹。

除了作為食材,大概豬母奶因為和檸檬一樣具有去漬的效果,據說它的強酸舊時甚至拿來擦拭生鏽的馬來短劍呢。

May & 2.5 July 2016

#LuisaHung #LuLukis #sketch #BelimbingAsam #Bilimbi #AsamSunti #jeruk #chutneys #kris #acar

惠我良多的書本,尊敬。聞名於植物學研究的普渡大學農學院,特別介紹《溫暖氣候的水果》這部鉅作,這本集合眾多經濟作物的著作也與她曾居住在熱帶氣候中美洲巴哈馬息息相關。Photo Credit:Julia F. Morton





Thursday, 30 June 2016

▎ 布幕之後(Di Sebalik Kelir)

布幕之後(Di Sebalik Kelir)
「國王就像皮影師(dalang),臣民就像戲偶(wayang),法律就像皮影戲布幕後方的燈捻,目的都是為了防止偏差....」--- 爪哇法典《行為準則》

六月時拜訪在吉蘭丹河畔道北(Tumpat) 馬來村莊的Pakcik Yousoff皮影工作室,問我學到了什麼,其實很難描述。安哥嘻嘻哈哈的盤腿坐在布幕後方的草蓆上,自由自在地控制這些安插在香蕉樹黃綠色莖部上的戲偶,左大腿偶爾敲節拍器(bomedeh)製造聲響和熱絡的氣氛,台詞總少不了「哇哈哈哈」這類即興串場。

有時對於那種輕鬆自在很難理解,我在書上讀到以上這句以「皮影師(dalang)、戲偶(wayang)、燈捻(light)」三者的互動對映「國王(king)、臣民(people)、法律(adat)」的神比喻,我在書冊留下大大的驚嘆號,對於過去鬆散的法律概念稍微理解。



皮影之屋 Rumah Wayang of Pak Yousoff
這些皮影師是舊時的流浪藝人,他們將戲劇中的神靈、傳說人物(神聖)和人們(生活)聯繫在一起,音樂和戲劇在一村又一村之間傳播,他們負責活絡村落氣氛,所以即興和輕鬆變得重要,古時東南亞世界可是天天夜夜笙歌的娛樂民族呢,光是用現代生活觀看這個木造小空間是不足的,必須放大到整個河畔村落,整個古代東南亞境界!但因為神靈中影射的神諭,影響真實世界的法律概念,所以後來伊斯蘭法試圖必去除這部分,也順便剔除重要的傳達媒介---皮影戲的傳統了。

besides Kelantan River, the rumah wayang kulit

(圖二)幾樣有音階的敲擊樂器以鐵鉤鉤在牆上,和吉打的不太一樣,據說在哥打峇魯大巴刹旁邊有賣這些銅製樂器。至於黏貼在羊皮捲上的手畫皮影戲戲稿,安哥說按照紅色的點,用榔頭和釘子慢慢敲洞,釘子被再製成點狀的、扁線的、凹字型的工具,因此各式各樣的短線再現在皮偶上,再現在布幕上,嘻嘻哈哈說笑晃動的,落在夜晚八點才開始既大又小飛來飛去的彩色幻影上。

哪天可以幸運地拜訪吉蘭丹,好好地看看周遭村落,好好地進入文字描述的古代世界吧!


我們在布幕前方,看到的投射是什麼呢?
30 & 8 June 2016

#LuLukis #LuisaHung #Kelantan #dalang #WayangKulit #Malay #wayang #tumpat #kelir #drama #Malaysia

Saturday, 11 June 2016

▎ 海龜仔、河龜仔(Penyu & Terrapin)

Penyu & Terrapin in Malaysia, Copyright: Luisa WanLu Hung
十四世紀時,中國元朝的汪大淵在遊記《島夷志略-丁家蘆篇》提到:「山高曠,田中下....產降真、黃蠟、玳瑁。」

從丁加奴返家後,突然驚覺這個頭狀似老鷹尖尖喙的玳瑁龜(Hawksbill sea turtle)就是文中指的「玳瑁」啊,跟我媽電話聊了ㄧ下,原來是念「ㄉㄞ、ㄇㄟ、」,書中曾指玳瑁進口到日本,我媽特地補充:在二十年前曾流行一種琥珀色玳瑁眼鏡噢。呃,想想真殘忍....


米米的遊記有隻愛摸鼻子的西瓜龜(painted terrapin) (Photo Credit: Luisa WanLu Hung)
六月份來到丁加奴,正值綠蠵龜(馬來語和印尼語分別用Penyu Agar/hijau)產卵期,我們夜訪丁州南端的闇黑沙灘,龜如其名整身墨綠色的,因為牠在海洋中覓食水藻和海帶葉綠素堪稱素食者,色素沈澱在龜殼下的脂肪。



大約晚間八點半,我們摸黑走過南中國海這片廣袤沙灘,還真的是夜黑風高啊,一片漆黑中天際閃電處處,這一米身長的傢伙緩慢爬過沙灘留下葉子狀的足跡,靠近山崖海濱植物旁,吃力地撥開枝幹找尋安全的沙地掘一手臂深的洞穴,暗夜中沒眼花啊,是ㄧ坏又一坏沙被翻出。

大約一小時後,每天徹夜巡防沙灘的守護員確定龜媽媽順利產蛋,藉助唯一一盞手電筒,我們輪番排隊看著牠泛著淚光吃力地生產,在堅硬的殼裏竟然藏著上百顆有點凹痕大小接近乒乓球的蛋。產卵後的龜媽媽吃力地喘著大氣,可見這一路疲憊,守護員一一取出蛋排列計算數量,小心翼翼收到寫著數量的袋子,連夜用小型四輪車運去保育中心孵化。龜媽媽忙了大半夜幾個小時,撥撥土把產卵痕跡弄亂,才轉身慢慢爬回海裡。





海龜除了綠蠵龜和綠蠵龜,位處赤道海洋生態圈還包括麗龜(Olive Ridley sea turtle)、不幸已絕種的楊桃龜(leatherback sea turtle, Penyu Belimbing)。此外,還有為數二十多種的河龜,求偶期頭變成一圈粉紅色的西瓜河龜(painted terrapin)、頭一條黃線的馬來亞盒子河龜(malayan box turtle),用心的海龜保育員如何系統性地用1247四碼在龜殼邊緣打洞做計量。


多想看到其他種類的阿龜,那個龜殼種類都不一樣呢! (Photo Credit: redang.org)

很感謝他們這樣長期的努力,希望米米用紅蘿蔔認養的「小花龜」(spotty turtle)順利長大,一歲後放養回原棲地甘馬挽河。雖然吃海龜蛋超補,但告訴你的朋友「拒賣海龜蛋」吧,不想在吉蘭丹傳統大巴剎看到牠們努力生的Baby 淪為商品了。以上是我們參加大馬烏龜保育協會(Turtle Conservation Society Of Malaysia)的學習心得,黑的要命所以回檳城才畫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搜尋他們的臉書,一起來學習。


Finding Nemo那隻Crush就是綠蠵龜囉 (Photo Credit:www.mnn.com)

11. 27 June 2016

‪#‎LuLukis‬ ‪#‎LuisaHung‬ ‪#‎Trengganu‬ ‪#‎Turtle‬ ‪#‎Seaturtle‬ ‪#‎Riverturtle‬ ‪#‎Penyu‬ ‪#‎Terrapin‬ ‪#‎Kemaman‬ ‪#‎Malaysia‬ ‪#‎TurtleConservationSocietyOfMalaysia‬

Wednesday, 8 June 2016

▎ 手工職人鳶大使(layang-layang Adiguru Kraf)

手工職人鳶大使(layang-layang Adiguru Kraf), Copyright: Luisa WanLu Hung
「十歲的他,站在一片稻海裏*,做了第一只鳶,從此立為職志。
來到月光沙灘附近鳶大使帕沙皮(Pak Sapie)的風箏館,是個小小的木屋延伸出來的鐵皮屋,略顯黑暗的角落,他一人有點佝僂地坐在地面,手腳並用用尼龍梭線一一固定維持平衡的支點,他一面削竹條的雜枝,按捏的手略顯關節扭曲,職人的手啊特別堅韌,他在沒什麼陽光照進的角落,我恍惚中發現他略帶白色的瞳孔,職人最需要眼睛了,可是他可能罹患白內障,許多大馬的老年人都有,但作為已經手做鳶風箏屆滿六十年的他,感同身受,恐怕也是一種擔憂吧。





大致可以區分成裝飾用的風箏(Wau Cantik)和厲害飛行的風箏(Wau Haik),我很土,一直以為這些鳶是手工「畫」上的。其實仔細一看,底層是一層防水油紙,最上層是手工鏤空刻成的各種圖像,洞洞的部位背後才夾著你要的顏色。根據大馬國家手工藝品學院(Institut Kraftangan Negara)介紹,這種帶有鏤空花卉圖樣的「Sobekan, flat cut-out floral pattern」是帕居索作品的極大特色,我初次見到其實感覺它肯定受了東方古典牡丹的啟發,而有如此創作。

根據臉友介紹,過去在馬來西亞國營電視台(TM 2)時常播放類似這樣傳統手工藝的紀錄片,可以看到製作手工紙紮風箏的細節!


隨手在這間奧秘之室研究幾種不同樣式的鳶,鷂魚的(Wau Pari)、來自吉打的西方鳶(Wau Barat,此西是對比於東海岸的丹州嗎)、漁網的(Wau JalaBudi)、貓咪的(Wau Kucing)、癡癡笑的(Wau Kikik) ,當然還有我們最常見的月亮的(Wau Bulan)。嚴格來講鳥風箏(Wau Burung)種類非常多,是否影射各種飛禽在干榜生活屬於重要的符號,包括了鸚鵡(Wau Bayan)、孔雀(Wau Merak)、老鷹(Wau Helang)、貓頭鷹(Wau Bungguk),有待查證的Wau Sewah和Wau Kenyalang以及鵪鶉(Wau Puyuh)。


一令吉紙鈔,上面的月亮風箏。(Photo Credit:Luisa WanLu Hung)

大概因為我很想在有限時間內搞懂這些美麗透著光的蝴蝶,帕沙皮願意簽下他帥氣的大名(瞧瞧如此帥氣的書寫體),作為手工職人,能夠被他者讀懂創作的核心價值,是最為甜美的時刻吧!當然,實質購買手工藝創作作品,才是最基本的尊重和支持。


特地請教安哥,他也不吝嗇分享並且教導。更尊敬他了( Photo Credit: Luisa WanLu Hung)



8 June 2016


*幾個月前讀到十五世紀馬來半島的稻作歷史,農人等待洪水淹沒土地,水退後營養的土壤養育稻作,是極為「放牧」的耕作態度,因此農閒帶來鳶文化,十足合理!

#LuLukis #LuisaHung #sketch #Malay #Kelantan  #Wau #layanglayang #Malaysia

Thursday, 26 May 2016

▎ 蝴蝶雜談 (Antique Salon in Taiping, auntie Chit-chat)

Antique Salon in Taiping, auntie Chit-chat, Copyright: Luisa WanLu Hung
兩小時的老美容院之旅,邊等邊陪聊天,我其實只有要洗頭抓抓啦,如果咖啡店是安哥天堂,這種女生電髮院就是聆聽女生心聲的八卦站了。老美容院沒有特別細緻漂亮,中間二號椅也沒有被我強調,我想講的是人。老闆人很好,但是她不喜歡闖進來拍照的外州人,或是電視台很沒禮貌拍拍拍拍拍。我喜歡它們忙碌做生意的時刻,特記之。


22.26 May 2016

#LuLukis #LuisaHung #Taiping #Perak #salon#Malaysia

Tuesday, 24 May 2016

▎ 吉打稻地節2016 (Warisan Padi Kedah)

五月播種,八月收成,九月吃飯!稻地 means something related to the ground. " Warisan Padi Kedah"  not A festival, its a chance for you to immerse in northern part culture of Malaysia. We learn to plant it by hands on first of May, harvest during Malaysia National Day, have a greatful feast "with Siamese, Malay, Hokkien, Hakka, Teochew or Contonese auntie uncle pakcik at padi field on September Malaysia Day...

‪#‎WarisanPadiKedah‬ ‪#‎Kedah‬


Luisa Hung did field research with Siamese Menora Troope in Bendang, Kedah ,Malaysia. Reported In China Press, Malaysia. 



Rice Factory and traditional Semangat Padi Culture in Kedah, Malaysia

八版的全程系列報導。15 May 2016 ( www.chinapress.com.my/20160514/晚霞樹林田為幕-舀起星光潑牛背/)






Birds in padi fields, Sketch by Luisa WanLu Hung. 
像不像稻田裏的小鳥!中國報的報導共三頁,這期專講大馬稻田裏的默諾拉。
24 May 2016 (http://www.chinapress.com.my/20160523/心見聞‧北馬天地一暹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