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27 November 2015

▎ 東北季風寶瓶星號一日遊(Room 8207)

跟老爸老媽從基隆港坐郵輪出海一晚(他們真的很愛坐去Okinawa),這次剛好遇上強烈東北季風搖搖晃晃,只好研究小露台房間和迷你廁所,沒有玩室外活動。

因為搖晃所以大夥吃了暈船藥,加上寒流來襲13度,夜晚只能躺著休息,據說夜間停泊日本最西的島嶼與那國島,白天則駛回金山外海。位於八樓的房間眺望海流起伏甚大的太平洋海域,行駛時搖晃發出船艙受擠壓而來的軋然聲響,連橘子都滾落房間四處,電視放置台也左右搖晃。早上返航後風浪終於逐漸歸於平靜,米米站在玻璃窗邊披頭散髮觀望,我媽暈船沒吃午餐躺著休息。小小的房間讓橄欖綠窗簾分割為二,很適合家庭,我媽跟米米輪番看電視,我則是趴在床上或坐臥廁所前面畫圖,寫生跟閱讀是打發時間良方。

剛剛上岸有了網路,上次全家登船四日沒網路其實也很舒服自在,傍晚結束星期五行程,有瘋狂的人下了船繼續登船渡過兩日週末,我們則打道回府。

忘記畫搖晃中的可口滷味!

27 Nov 2015

#Lulukis #sketch #LuisaHung #starcruise #Taiwan #與那國

Wednesday 25 November 2015

▎ 換護照拍大頭照


突然發現護照快過期了,於是上網研究一下怎麼辦,到了外交部才發現現在照大頭照超方便的,在旁邊快速換上有領子的白色襯衫,很美很合身第一次派上用場,是Jolin姐姐特地送給她的。

在一個白色鐵皮盒子裡,有一個很體貼的姐姐專人服務教你怎麼拍,她準備一個小矮人的椅子,我把小矮人抱上去坐好,整理一下頭髮,然後120元可以喀嚓兩次,用紙鈔和投幣就可以了,鏡頭就在小盒子的前面螢幕,過了一會兒六張漂亮的照片印製完成。

到了每天無時無刻人滿為患的領事事務局,有義工帶領去一個機器,把我的身份證放在一個洞口(個人資料全部曝光😭)原來是掃描,過一會兒整份申請表格加上身份證前後兩面都被印製好好的在一張紙上,在桌子上依照放大的範本填寫好,交件付了費用後,四天後來到窗口便快速地做好護照。

我媽說照相館應該很難生存吧!這個太適合匆忙來回的僑胞小妞,雖然辮子兩根剩一根。把證件掃瞄直接印在表格實在太方便省資源了,寶島強大~~~。

25 Nov 2015

#Lulukis #LuisaHung #Taiwan

Sunday 22 November 2015

▎ 送袈裟(Kathina Day RobeOffering, กฐิน)

以前曾在吉打的暹羅寺廟送袈裟給短期出家的親戚,我婆婆把買來的袈裟扛在頭頂或肩膀,繞著寺廟行走幾圈並念誦經文,那時候米米也才半歲,我吃力地背著她觀禮。

為期一整個月都可以「送袈裟」(Pali: Kathina),概念其實和每年六月十五的「結夏安居」(Pali: vassa 雨)有關,在臥佛寺遇到婆婆告訴米米這個由來,一進入三個月的雨季,百物萬頭鑽動昆蟲活躍,外出不易,且容易殺生踩到螞蟻,因此南傳佛教的僧侶不能踏出佛寺托缽,改由信徒供養,往往是農曆第十一次月圓。

時節更迭蟲子回家了,因此信徒進入寺廟禮佛,包括呈獻代表祝福之意的出家僧身著的袈裟(有各式各樣的橘色/卡其色/土黃色)、托缽的缽、念經祈福用來撒聖水的黑色缽和lidi骨(棕櫚葉中間那條梗,這一把還可以拿來刷炒粿條的鍋子XD) 、兩種法器、一顆梨子、當和尚念經時必須擺在臉前好專注的黑色架支撐的一把布製圓扇。

Na Mo Ta Ssa, Bha Ga Va To,
Ara Ha To,Sam Ma Sam Buddha Ssa.
नमो भगवान् बुद्ध

過程中,九位僧侶一字排開坐在窗口邊高台的座椅上念經,發現他們合掌的手勢滿特別的,大拇指平放朝內,我畫的這第五位比較像泰裔的僧侶,眼皮輪廓長得像我婆婆,其他幾位有的會說中文跟福建話。念的巴利文經(Pali)我婆婆一整家都會念,包括米米,同一個音頻其實聽來十分舒服平靜。

這間廟比臥佛寺官方版送袈裟好玩,佈置也有一些細心的小解說,印裔、華裔、暹人或暹裔都是信徒,包括我認識的賣泰式粿汁的老闆也來噢,哈哈哈 smile emoticon 請問中馬、南馬、東海岸、東馬也有暹羅廟嗎?因為畢竟玻璃市吉打檳城屬於暹羅王國的屬地,而東海岸吉蘭丹跟霹靂州交界跟暹羅關係也很鄰近!

22 Nov 2015

#Kathina #SiamWat #ThaiCulture #NorthMalaysia #Penang #Malaysia #ritual #Lulukis #LuisaHung #กฐิน #RobeOffering #Siamese #
WatBuppharamThaiBuddhistTemple.

Sunday 15 November 2015

▎ 屠妖記事II 墓碑 (Grave Type of Hinduism)


第一次走進興都教的墓地,墓碑各色材料,似乎反映時代變遷,看得我眼花繚亂。

1)有柱子支撐的小屋子款,柱子使用迷你方磚搭配屋身的蝴蝶花草磁磚,有時圓柱以酒瓶柱取代,有時單斜屋頂以波浪狀屋頂替代,非常美;2)將柱子和屋頂結合在一起的「牆柱合一款」,風格有點像現代建築了,很喜歡使用漸層色磁磚,這種磁磚偶爾出現在民居;3)上有象神的幾何款,半圓形像是簡化的屋頂;4)使用洗石子附有女兒牆的小屋款,數量比較少;5)幾何形上有三角形凹槽的單片墓碑,這種凹槽也出現在6; 6)感覺是最古老的石雕塔型墓碑,石雕有少許抹灰,墓誌銘已消失無法判別年份;7)彩色迷你馬賽克磚鑲嵌而成的階梯狀墓碑,風格有點像基督教墳墓;8)圓拱和三角幾何小屋子款,可能是屠妖記事I的過渡期;9)屠妖記事I的盒子狀小屋子款,屋頂通常有蓮花裝飾。

放眼望去,發現全部墓塚一律刻畫碑文的墓碑朝北方,連同墓塚一側的濕婆神神龕也是朝北方。大叔說:濕婆神負責在墓園庇佑亡靈。按照喪禮習俗,頭頂方向(南方)會燃著油燈的火光,因此「頭朝南-腳朝北」,似乎與興都廟強調身體配置的方向相反,這點有待商榷。

屠妖節這天,除了印裔穆斯林和印裔基督教徒不慶祝,錫克教和雀替兒據說都和興都教徒一樣進行家族掃墓。耀威先生補充說,現在新的興都教墳墓都不能興建傳統小墓龕模式了,一律規定用一般「片狀墓碑」取代,不知原因為何。有者在焚化爐化為骨灰,直接灑向安達曼海峽。

10-15 Nov 2015

#Lulukis #sketch #Hinduism #graves #HinduCemetery #Penang #Malaysia #LuisaHung #deepavali

Tuesday 10 November 2015

▎ 屠妖記事I Hindu Remembrance Deepavali

「屠妖節他們到底在幹嘛?」最常聽到的疑問。

耀威曾推薦屠妖節可以拜訪檳城唯一的興都教墓園,位於峇都蘭璋的墓園比鄰福建公塚,一早興都教徒在廟裡祈福之後,便帶著各式各樣食物探訪親人,和巫裔一樣,這樣重要的節日他們首要的任務除了團圓,也要上祖先墳上相聚,一位身著Dell制服的印裔大叔告訴我,一年至少今天一定要來,但沒有特定時辰。

興都墓總是這樣小小一間有屋簷遮雨擋光,小巧而五顏六色如同活著時居住的屋子一般華美。她們脫下鞋子清洗神龕內外,連帶整個由紅磚圍成的墓地周圍都要灑上清水,因此掃墓完後也「界線分明」。使用印裔最喜歡的陶色書寫墓誌銘,包括生卒年份和親人給予的關係連結,早期的有者沒有相片。接著在神龕上、照片前、墓塚上有次序地對稱地裝飾鮮花,才開始在神龕下或墓墓塚前方以香蕉葉子放置各種傳統餅乾、包括最愛的香蕉、橘子蘋果,荖葉佐檳榔、當然還有sirih果汁、咖啡一杯甚至印裔朋友最愛的黑狗啤、比較講究的還附上雪茄一條。

這時才以白色蠟燭燃上黃色bathi盒裝的線香,六支剛好祭拜兩位逝者,然後除了點油燈(Ghee Lamps) ,陶盤也拿來置放點燃的甘文煙(kemenyan),安娣看我好奇還附贈線香紙盒,米米說:「媽媽妳的書包裏有爸爸剪頭髮的店的味道!😝」。拜拜時安娣彎腰面對神龕前搖三四下,但是沒有特定插香的甕,有時插在香蕉上,有時插在墓塚左右兩側。這位印裔女人祭拜自己母親和姨媽,這在台灣漢人社會很羨慕,結婚後仍重視母系祖先。

大叔說:這週五才是屠妖節正日,我也一直存疑為何大馬Deepavali 和印度日期不同,節日未完,正好繼續未完成的屠妖記事II。

10 Nov 2015

#Lulukis #sketch #Hinduism #Cemetery #BatuLanchang #Penang #Malaysia #LuisaH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