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Kapok tree, Pokok kekapu) , Copyright: Luisa WanLu Hung |
「小時候搓著一顆顆黑種子,枕頭還透著一股氣味,一會兒便舒服地睡著了。」...棉花記憶
華人農曆新年到清明時,米米回到公太靠近玻璃市吉打州交界高嶺祖屋的鄉間小路,總會發現路旁白白的東西,就近一看,竟然是瓜熟蒂落的棉花。我們在馬來屋側發現一根帶有鉤子的長竹竿,可以用來採集六米高樹上的果實。
馬來家屋前一株三十米高的棉花樹,姑婆說,以前還請猴子幫忙爬樹採果實呢。(Photo Credit : Hung Wan Lu) |
乾燥季節蒴果滿天 (Photo Credit : Woon Yong Cheng) |
新年時果實尚綠倒掛在樹上(a) ,到了益發乾燥的清明時分,掌狀的葉子幾乎都掉落一地,漸漸變成咖啡色的蒴果,頂端逐漸乾燥並且爆裂成「棉花糖」(b,c)。我們揀拾蒴果好回家研究,發現花托連結著幾條長纖維,一顆顆黑色種籽伴著一團團乳黃色的天然棉花,從蒴果剖面看來,種籽慢慢長出棉絮好填滿整顆果實。
初見棉花糖 (Photo Credit : Woon Yong Cheng) |
在吉打州日得拉(Jitra)附近,我們遇到販賣在地棉花的麵包車,聊聊才得知原來巫裔女工用長鉤採集綠色果實病等待風乾,圍著面巾工作的她們再手工挑出蒴果殼和種子棉絮,以軋棉機整平棉團,再手工填塞並縫製成枕頭、棉被、靠墊還有這種一球一球的軟床墊(tilam lembik),是勞力密集的產業。第一次來到馬來西亞時睡在軟床墊上,對它特別的模樣念念不忘。
住在檳榔嶼浮羅山背的愛莉媽媽特地帶來乳白長木棉給我瞧瞧,長及47公分,結構也類似高嶺20公分略深咖啡色的木棉,嫩株的樹幹略呈綠色並帶著像榴槤的尖刺,老樹皮逐漸偏灰褐色,此外木棉還有板根。木棉是來自南美洲的經濟作物,一整年消耗全球四分之一的農藥才能帶來豐厚產量。殘餘的農藥不但傷害農友,流進水裡、製成牲畜糧食或餅乾的棉籽植物油也會透過食物鏈回到我們的肚子。環境生態提倡使用有機棉並發起蒐集非基改種子的運動以減少化學農藥棉的災害。
爪哇茂物植物園(BogorBotanical Garden) 的木棉樹,大板根非常明顯。(Photo Credit : Hung Wan Lu , 2016.3) |
台北的媽媽說,我家附近開著橙紅色花朵的也是木棉。翻閱書本發現它類似大馬另一種黃花木棉(buttercup),他們的蒴果都是圓的,你有看過嗎?各式各樣的木棉。米米說:「採了棉花,可以縫一個帶有棉花籽的小枕頭給她的娃娃嗎?」「好啊!」我說。
2 & 26 April 2016
延伸閱讀: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